什么是主动表达能力?
主动表达能力指的就是有需求出现时,在他人不给出提示的情况下,可以主动地表达出来自己的需要。
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主动表达能力?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家长。
◆ 孩子没有语言能力,所以他不会主动表达;
◆ 孩子想要东西时,就只会拉我的手或拽我的衣服,他不会说出要求;
◆ 孩子有语言能力,但你不问他,他就是不主动说任何要求;
其实,作为家长首先要掌握怎样让孩子觉得说话是一件有用的工作,给孩子树立:当我想要一个东西,就要说出来,这样爸爸和妈妈就会给“我”的概念。
用不同的方式给孩子提问,先训练孩子对提问做出应答的能力。先固定一种提问方式孩子学会之后,泛化其它的提问方式。
找到孩子感兴趣的食物或者玩具,试想想当咱们手中拿着孩子很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对他开口说话的要求就显得比较容易了。
◆ 固定一种提问方式:
“妈妈拿着小汽车向孩子提问“要什么?”
有应答能力的孩子回答:“小汽车”,
妈妈就可以马上把小汽车奖励给孩子。
◆ 孩子能够回答了之后,家长可以换不同的方法和方式提问:
语言上的变化“你想玩什么?”
行为上的变化:将小汽车放在一边对孩子提问....以及其他很多方法。
孩子有了主动应答能力后,就可以教孩子主动提出需求。
在开始的时候,孩子会不断用不同的行为去挑战家长,比如说哭闹、发脾气,意图便是想得到物品,假如在这个时候家长要坚持住,不妥协,用接话的方式训练孩子表达能力,如——
妈妈问:“要?”
孩子回答:“小汽车”。
妈妈用手挡住小汽车时,就用眼睛看着孩子,
当孩子主动说出:“小汽车”,
妈妈就马上把小汽车奖励给孩子。
在孩子不能主动表达出“小汽车”时,可以辅助孩子说出“小汽车”,逐步退缩辅助直到孩子主动表达。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开始孩子不太可能会清楚发音,例如:“汽车”,他可能会吐字不清,不过由于孩子已经尽力了,这个时候咱们能够把他想要的东西给他,作为他尽力的奖赏,然后逐渐经过重复的训练让孩子的发音向正确的要求靠拢。
家长可以让孩子看着自己把“想要的东西”放到一个密封的盒子里藏起来。
当孩子知道盒子里有他喜欢的东西时,就辅助他说出想要的东西“饼干”,然后马上打开盒子,拿出饼干给他做奖励。
经过练习孩子看到盒子或书包也可以主动表达出需求时,就逐步把盒子移到离孩子比较远的地方,孩子可以在房间内找得到盒子。
当看到盒子时就能够主动表达出需求时,就把盒子放到完全看不到的地方,放到冰箱里或柜子里。
可能存在的问题:
当孩子完全看不到盒子时,有可能又不能主动提出需求了。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做一些运动,当孩子很饿的时候,用示范的方式来辅助孩子说出需求“饼干”,马上就奖励孩子吃饼干。
如:在跑步回来很饿的时候,爸爸主动向妈妈提出需求,妈妈就奖励爸爸吃饼干。可以让孩子在一旁观看,利用孩子的模仿能力来训练孩子的主动表达。经过多次练习,逐步退缩消失辅助。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让孩子说出“不”。
孩子学会了正确使用“不”来回答问题,学会了正确使用“不”来主动表达需求时,会减少孩子出现情绪问题和问题行为的几率。
最后,家长们要时刻把握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来训练孩子的主动表达。
在固定的一种情况下,孩子学会了使用主动语言表达需求后,同时也要泛化多种情况来训练孩子的主动表达。
只有在不同的环境中,与不同的人去交往时,孩子都会使用正确的主动语言来表达需求时才说明这个孩子真正具备了主动语言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