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利用五官去感觉、探索外在世界,不仅从而获得物体的概念,也对外界有了初步了解的能力,进而产生「沟通」的兴趣。一般说来,生日蛋糕上点燃一根小蜡烛的寿星,尚未拥有使用「口语」沟通的能力(孩子学会使用第一个真正有意义的「语汇」,约在十个月至十八个月之间)。所以,出生后的第一年可以说是「口语准备期」,这个准备期分为四个阶段,各有不同的特征-
出生至两个月
哭是每个新生儿发声能力的表现,因此哭的声音也不尽相同。适当的哭号可以帮助宝宝练习声带闭合和呼吸动作的协调性。宝宝在一个月左右,已经会用不同的哭声来表达需求,如饿了、尿湿了或要人抱等等;而当他们高兴、舒服时,也会发出愉悦的声音。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这些哭声、愉悦声是很重要的起步。
二至四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因气管、舌头等肌肉的偶发性动作,会使宝宝发出类似丫、、勺的声音。此时,他会对发出的声音产生自我模仿而喃喃出声,这种透过自我刺激来学习语言的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五至七个月
宝宝已学会用声音来表示需要,譬如:他会对着一件玩具哼叫,表示他「要」。在这个阶段,宝宝会听别人发出的声音,也会倾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他会学着对别人
用「声音」讲话,也会对自己喃喃出声。此时期宝宝的发声已具有社交能力,故此时期又称为「社交性发声期」。
八至十二个月
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交性发声练习后,宝宝的声音已具有高低起伏、大小声的变化,甚至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出现,到了一岁左右已发展出使用「语汇」、「口语」的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