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bizheng123
机构库 文章库 人物库 视频库 书籍库 招聘库

自闭症患者就业调查:大龄“星星的孩子”找工作有多困难?

2024-06-06 11:10 次阅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并不罕见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研,全球每160名儿童中就有1名自闭症患者。而在中国,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根据保守估计,在我国的自闭症发生率大约为1%。这意味着,目前至少有超过1000万名自闭症患者生活在中国,其中200万是0~14岁的儿童,每天还将会有15万名新生患儿降临到我们身边,并且这个数字可能还在不停增长,这个数据让人深感担忧。
自闭症机构

机构的选择、孩子的问题、孩子学习方向请拨打:4001007156
添加客服微信:18509228507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并不罕见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研,全球每160名儿童中就有1名自闭症患者。而在中国,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根据保守估计,在我国的自闭症发生率大约为1%。这意味着,目前至少有超过1000万名自闭症患者生活在中国,其中200万是0~14岁的儿童,每天还将会有15万名新生患儿降临到我们身边,并且这个数字可能还在不停增长,这个数据让人深感担忧。

而孩子总有长大的时候,在学龄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如果症状较轻、有影子老师或者是干预的效果比较好,孤独症的孩子还能接受教育,融合学校或者直接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还是很多的。但大龄一些的孤独症患者如何走向社会,如何面对成年人的生活呢?


现状:就业比率低,多数被“圈养”在家中

“养老院嫌他小,孤儿院嫌他大,放精神病院孩子害怕。”电影《海洋天堂》里这句话,道出了大龄自闭症患者家长的难题。

我一直很焦虑很害怕,孩子越来越大,出路在哪里?”一哲的妈妈说道。

......

随着一批批被确诊的孩子逐渐成人,他们未来的生活逐渐成为让父母焦头烂额的问题。4.2是世界自闭症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院区小礼堂中,一场关于“成人自闭症靠什么养活自己”的讲座、义诊活动,直戳孤独症孩子的父母们的内心深处。

很多孤独症孩子的妈妈,初为人母的喜悦被一纸诊断书毁灭,可惜的是到现在为止医学界也还没有找到孤独症明确的发病原因,并且也不能通过产检被筛查出来,现在世界上主流的发病原因是基因遗传。很多妈妈都是到孩子2岁以后通过发育迟缓、语言障碍等症状察觉到孩子的异常,才能到医院进行检查。

回忆起从一哲从症状初期到现在面临就业,今年24岁的韦一哲妈妈李若兰说:“这些年真的是一段漫长的煎熬。”

李若兰永远不会忘记,韦一哲刚出生时,护士们对他赞不绝口,称他是医院里最漂亮的婴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越来越发现带孩子真的非常具有挑战性:晚上总是无法安然入睡,饭食也无法咀嚼,而且迟迟不开口说话,与外界似乎无法建立联系...... 

直到2岁时,韦一哲被诊断为重度自闭症,直到6岁才开始开口说话。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他却成为了媒体报道多次的“艺术天才”:从12岁开始学习钢琴,两年后就通过了8级考试,5年后又成功通过了10级考试,17岁时开始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不仅在钢琴上有着非凡的造诣,他还擅长双排键、吉他、贝斯和绘画,在多次乐器和绘画比赛中屡获殊荣。 通过艺术这个媒介,韦一哲逐渐打开了与社会沟通的大门,他开始愿意去探索和适应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艺术不能养活一个人。”韦一哲的母亲李若兰开始期望他能够学习一门能够维持生计的手艺。于是,快要满23岁的他尝试成为一名钢琴调律师,这是他第一次进行职业探索。“去年12月,他通过了全国钢琴调律师初级考试,如今已经调整了近50台钢琴。”李若兰非常高兴地说道,“尽管目前大多数机会都是通过朋友介绍得到的,但他对调音工作非常认真,准确度也非常高。”现在,韦一哲的母亲希望的是,“当我70岁的时候,他能够自力更生”。

然而,韦一哲只是众多孤独症患者里非常非常幸运的一个人,更多的成人孤独症患者没有就业和接触社会的机会。根据相关统计,我国智力及精神残疾人口总数量接近2000万,就业比例不足一成,成年自闭症患者不会被治愈更不会消失,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是被“圈养”在了家里。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残联副主席陈国民说,很多心智障碍患者因为缺乏工作机会而不能融入社会,功能退化严重,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照料负担,家庭整体生活品质低。据2018年一项针对北京319户成年精神、智力残疾人家庭的调研结果显示:受访者中,只有不足9%确认家中心智障碍者有固定收入,并且收入能够大致满足自身需要。在无固定收入的心智障碍者中,有接近两成家庭经济状况十分拮据。

就业难,但不是没有路径

孤独症群体的就业一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政策导向、企业支持、家庭训练、社会服务和大众接纳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着这个群体的就业情况。虽然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并不代表没有解决的路径。在这其中,就业辅导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李俊峰先生是一位心智障碍青年的父亲,也是一位企业家和公益人士。自2014年开始,他在北京地区的融合环境下,用了近八年的时间,成功帮助近90个孩子实现就业,其中包括一些孤独症的孩子。

图片

孤独症学员作品绽放在北京冬残奥闭幕式

在过去的八年里,就业辅导员们不仅需要持续支持心智障碍青年实习并上岗,还需要与企业保持紧密的沟通。与企业的沟通不仅仅是简单的交流,更要包括重新设计岗位和流程,为孤独症青年提供一个自然的支持体系,让他们感受到雇主的爱心,并在执行团队的环境中获得支持。

孤独症青年要上岗就业通常需要3到6个月的准备时间,其中大部分时间用于建立他们的自然支持体系。由于企业对孤独症青年的行为习惯和交流方式了解有限,就业辅导员需要提供员工培训,并在具体情境下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以创建一个适合他们融入企业工作流程的环境。

如何既能让企业不增加负担,又让孤独症青年能够舒适地就业呢?李俊峰认为,这需要有一个支持的环节。目前,企业可以请社会组织来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企业、家庭和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为孤独症人士提供支持性就业,这是可行的办法。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孤独症青年的就业不仅仅是为了福利性的解决,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他们的待遇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一个社会融合的环境。

虽然目前没有根治孤独症的药物,但他们是可以回归正常生活的。温洪表示,我们需要开发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因为孤独症群体普遍具有追求完美、记忆力超强和刻板行为的特点,这些特点可能成为他们职业潜能开发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有信心。就业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能够独立生活,而是通过职业培训和实现就业的过程中,企业、社区和家庭的互动可以改善支持环境,提高孩子的生活品质。这种成长是从他们自身出发,让他们能够变得更好。



相关文章

ARTICLE 更多

相关资讯

ARTICLE 更多
自闭症问题在线咨询
X 全国优势资深自闭症康复机构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