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问题行为的原因至关重要。通过ABC(前因、行为、后果)分析,我们可以开始制定预防和矫正这些行为的策略。例如,在购物时,如果孩子因想要糖果而出现问题行为,预防策略可以是在出发前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奖励,比如允许孩子吃一支棒棒糖,以确保他们在购物过程中保持良好行为。
一个关键的预防措施是教会孩子使用替代行为来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或关注。这通常涉及教导孩子如何通过适当的方式提出请求,这是语言行为疗法的核心内容,将在本书后续章节中详细讨论。目前,家长可以通过教导孩子用手指或简单的手语来表达请求,同时确保孩子不会因为哭闹等不当行为而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如果问题行为已经发生,比如孩子在超市哭闹,重要的是不要立即屈服。相反,应该教导孩子通过适当的行为来获得奖励。这可以通过“先数数再要求程序”来实现,即在孩子安静下来后,家长再给予他们想要的东西。这种方法有助于孩子理解,只有通过适当的请求,而不是哭闹,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罚时隔离是一种常用的行为管理策略,但对孤独症和其他发展障碍儿童可能效果不佳。在某些情况下,罚时隔离可能无法让孩子理解他们做错了什么,或者什么行为能让他们获得奖励。因此,建议使用“先数数再要求程序”,而不是罚时隔离。
在处理孩子无法获得的事物时,预防策略尤为重要。如果孩子因为过敏而不能吃巧克力,可以提供其他他们喜欢的食物作为替代。如果孩子因此大发脾气,家长应该保持冷静,不要在孩子发脾气时给予奖励。
如果孩子的行为问题持续存在,家长应该尝试让他们安静下来,并提供他们喜欢的活动或物品,但至少要在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五秒钟后才能给予奖励。这有助于孩子学会,只有通过适当的行为,才能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意识到,即使是负面关注,也可能成为孩子问题行为的强化因素。因此,在处理孩子行为时,应该避免使用责骂等负面强化手段。相反,应该在孩子表现良好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总之,通过理解孩子问题行为的原因,并采用预防和替代策略,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这些行为。这不仅有助于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还能教会孩子更适当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