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广东省广州市将普惠性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内涵建设作为区域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与重点,发挥教科研体制机制相对成熟的优势,在决策咨询、专业引领、实践指导、资源汇集等方面加强专业支撑,有力保障了区域特殊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普惠性;教科研;保障机制;优质均衡
【中图分类号】G760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研究院,510000)
引言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不断强化特殊教育教科研体制机制建设,突出教科研在特殊教育政策供给、评价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发展、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引领与支撑作用,逐步探索形成“2+3+N”的特教科研模式(“2”即教研科研双轮驱动,“3”即市区校三级联动,“N”即多种教研力量与形式互动)。我们围绕政策研究、课程教学、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等核心问题,设计情绪行为问题辅导、语言与沟通疗育、职业训练、自闭症儿童教育等9个教研组的常规活动,并通过教研组与科研小课题项目的联动实现双轮驱动。在市、区、校三级分别设立专职教研员、特约教研员、教研中心组、名师工作室、专项研究组等,形成“三级五组”的专业教研队伍结构。通过扎实的举措,广州市特殊教育教科研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机制逐步健全,有力推动了区域特殊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一、发挥决策咨询功能,完善顶层设计
相对于国民教育的其他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具有结构复杂、政策性强、专业要求多元等特点。在当前的发展阶段,通过顶层设计加强行政驱动无疑十分必要。广州市通过提交事业发展报告、提供决策参考、参与政策研制等方式,充分发挥教科研机构决策咨询功能,加强政策研制与供给,有序推出对标高水平、具有区域特色的特殊教育政策。[1]
2017年至2020年间,广州市共新增出台《关于推进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广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广州市基础教育阶段特殊学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广州市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质量监测方案(试行)》《广州市特殊儿童少年转介安置办法(试行)》等5项特殊教育相关政策。在政策供给数量增加的同时,政策内容也不断细化。新增的5项特殊教育政策,涉及运行机制、支持保障、立法规划、质量监测等四大类,内容涵盖总体规划、财政保障、普校特教工作、免费教育、转介安置、质量监测、学生补助等多个方面。
在研制相关政策时,广州市充分发挥特殊教育教科研专业优势,在对标国家和省相应要求前提下,进一步细分了重点工作领域、细化了政策实施相关要求、明确了工作责任归属,使区域特殊教育政策权威性、引领性、操作性得到充分体现,为统筹引领全市特殊教育的发展、提高特殊教育发展质量和更好地保障特殊学生享受优质公平教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发挥专业引领功能,促进师资发展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我国特殊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特教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2]广州市通过教科研机构的组织引领,不断凝炼思想、聚合知识、规范操作、形成模式,积极推动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快速专业发展。
一是依托教研体系强化专业学习。依托“三级五组”教研体系,市教育研究院通过定期组织教研员学习、编写《广州市特殊教育教研手册》等,统筹组织指导普特学校的特殊教育教研工作。
二是细化特殊教育教科研运行机制。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建立了特殊教育教研与科研有机整合、市区校教研队伍联动结合、其他教科研要素之间加强融合的教研机制,设立情绪行为问题辅导、语言与沟通疗育等9个专业组,分组开展教研。通过专业化、系列化的常规教研,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开办特教班较多、新入职教师较多所带来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三是大力推动教师研修活动。2017年至今,广州市延续及新增的教师研修项目包括:特约教研员研修项目、名师工作室团队研修项目、特殊教育小课题年度研究项目、广州市特殊教育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成长项目、广州市教师特殊教育科研能力研修项目等。教师研修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力地提升了全市特殊教育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截至2019年12月,全市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中,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人数占比达91.36%,比2017年增长了14.94%。
经过不断努力,全市特殊教育教科研成绩显著。2017至2019年间,陆续推出《优秀小课题成果集》《中国特殊教育的广州模式》《特殊儿童教育指导手册(共五册)》等著作类成果,为教育决策和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在2019年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个别化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征集评比活动中,广州市参与率及优秀率均位于全省前列。
三、发挥指导实践功能,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是教育工作的关键与核心,广州市通过组建多元的教科研队伍、开展丰富的教科研活动,直面一线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与成果导向,通过听课调研、专题研讨、系列培训等方式,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断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逐步完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依据教育部《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要求,广州市特殊教育教科研体系发挥专业引领和实践指导功能,在全市大力推进特殊教育个别化教育课程建设,以“让每位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以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借助专业力量成立个别化教育计划指导团队,建立个别化教育计划开发流程,明确实施模式,编制指导手册,不断推进为每位特殊学生制订一套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课程内容,提升个别化教育质量,为全面提升全市特殊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夯实了基础。
二是陆续研发特殊教育校本课程。市特殊教育教科研体系指导各特殊教育学校结合本校的环境、生态和学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建学校校本课程与特色课程。近年来陆续形成的越秀区启智学校“适性教育”课程体系、天河区启慧学校“以个人生活品质为导向的个别化教育”课程体系、黄埔区启智学校“悦课程”体系、广州康复实验学校“引导式教育”、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小学“双向融合、相互体验、共同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等,深化了校本课程的内涵,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是加快建设特殊教育课程资源库。为应对突发疫情,2020年上半年,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组织各特教学校、特殊教育教研员团队以及名教师工作室团队等,充分利用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微信群、学校网站等平台,以“宅家亦有范,抗疫齐护花”为主题,收集整理并分享了特殊学生居家学习相关资源2000多个。2020年7月,向广东省特殊教育资源网提供了160条优质特殊教育资源,居全省第一位。
四、发挥资源汇集功能,提升事业内涵
教科研是教育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特殊教育事业内涵发展的抓手与平台。广州市以融合教育发展为重点,以特殊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为引擎,发挥教科研汇集资源的功能,推动区域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不断提升融合教育安置能力。截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建有资源教室221间,较上一年度同比增加41间;特教班52个,较上一年度同比增加15个;随班就读幼儿园192所,较上一年度同比增加70所;小学586所,较上一年度同比增加64所;初中178所,较上一年度同比增加14所。在特殊教育教研人员的参与推动下,全市融合教育对特殊学生的安置能力快速提升。
二是不断扩大特殊教育项目影响力。市特殊教育教研员深度融入全市融合教育工作,积极支持和推动各校深挖自身资源,形成一个个创新项目,如:海珠区开展“以融合为导向的多元安置”项目,为融合教育向纵深推进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市启聪学校附设融合幼儿园,近五年随班就读率达96.2%;天河、花都两个区被列为融合教育实验区,在特教理念、资源配置、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是有序推进特殊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2019年,广州市推出了《广州市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质量监测方案(试行)》,依托教科研工作,通过学校视导、课题研究、学校加盟等方式,不断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拓展学校功能、提升办学质量。2020年,以规范特殊儿童少年转介安置工作为突破口,启动融合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着力打造更为全面、科学、规范的特殊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持续推动区域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总结
迈进“十四五”,广州特殊教育将继续坚持加强政策引导、稳抓师资队伍、细化四级安置、夯实保障体系的总体工作思路,持续强化教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推进多部门联动的特殊教育一体化运行机制、加强特殊教育发展常态化监测,不断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发展成为特教学校布局合理、融合教育稳步推进、教科研专业水平不断提升,与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现代化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普惠优质特殊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2]李天顺.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9(7):5-7.
[3]党凯琳,高珂娟,王庭照.随班就读课程调整:意义、策略与出路[J].教育导刊,2020(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