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很多家长都觉得能够轻松轻松了。
可4岁的瑞瑞(化名)却是状况百出,家长不但没有感觉轻松,反而糟心的事情一件接一件。
瑞瑞妈妈说:孩子不爱跟小朋友一起玩,就喜欢自己呆着,问他问题也不回答。比如问他,瑞瑞,幼儿园你中午吃的什么啊?他不说;今天老师讲的什么啊?也不跟我交流。
在跟瑞瑞妈妈交流期间,一旁玩耍的瑞瑞并没有看我们,而是安静地沉浸在车轮子的玩耍中。我们不禁感到疑惑,难道小朋友从来都不会说话?
面对我们的疑问,瑞瑞妈妈道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真相!
其实,瑞瑞在1岁多就学会了说话,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平常在家还会经常和大家说话,可后来,慢慢就开始不叫了,话也越来越少。特别是上了幼儿园以后,老师说感觉他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样,不喜欢跟大家一起做游戏,也不说话,各方面生活技能也不行。起初,家人和老师都认为瑞瑞是刚去幼儿园,有些胆小,再加上陌生的环境,所以沉默寡言。
随着一学期的幼儿园生活结束,瑞瑞并没有任何改变,后来,忐忑不安的妈妈带着他到冀之翼儿童康复医院检查。
经过详细问诊、行为观察,以及医学检查和详细的评估结果,瑞瑞竟然是患上了自闭症,医生建议家长带孩子立即有针对性的开展康复训练。
瑞瑞妈妈非常不解:我的孩子以前不是这样子的啊,当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时,很多家长都难以置信,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活泼机灵、能说会道的孩子也被诊断为自闭症,家长更是难以置信,百思不得其解。
那些令人误解的外在假象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会说话"不代表"会表达",轻度自闭症孩子往往都有口语,也就是说会说话,孩子"会说话"仅仅代表孩子有发音的能力、能说出具体的语言,而"会表达"则是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说,上课时,老师说我们要选玩具啦,而孩子重复老师说过的话,而不是直接告诉老师自己想要的玩具是哪个;老师说下课啦,孩子也重复说下课啦,而不是跟老师说再见并离开教室;老师说跟同学握握手,孩子也重复说跟同学握握手,而不是去和同学握手。这说明孩子仅仅是会说话,是很典型的异常语言行为"鹦鹉学舌",但并不具有社交表达性。
其二:多才多艺只是孤芳自赏,并不具备社交行为有些孩子很会唱歌,不管是中文的还是英文的,只要自己想唱即使都是午休时间也会不顾周围休息的人而大声歌唱;很喜欢恐龙故事,讲起来滔滔不绝,而不在乎旁边的人是否喜欢;喜欢数学,课堂上总是告诉老师有几张红色桌子、几张绿色桌子、加起来一共多少张,而不关注老师目前正在进行的活动……这些都是孩子局限性的兴趣爱好,以自我为中心的异常行为表现;
其三:"刻板行为"并不是"勤快",孩子回到家看见家里房间的门开着,就急忙把开着的门都关上,不能容忍门开着;家人的鞋子总是摆得整整齐齐,方向一致,如果有人碰歪了就大哭大闹;在小区里,见到人就打招呼,而不在乎是否认识,这些行为看似孩子很"勤快",其实是孩子刻板的、重复的异常行为表现。因此,需要医生详细询问儿童的发育史、日常生活中的社交表现等,也需要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并用标准化的诊断工具来评估发育及社交能力,最后综合起来,才能判定孩子是不是自闭症。
大部分人觉得自闭症的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讲话,其实自闭症的诊断跟孩子的性格和是否爱说话没有关系,能不能进行有效的社交沟通才是关键。
1. 激发孩子社交沟通的动机
营造孩子喜欢的环境,激发他主动与他人沟通。比如,在旋转游戏中忽然停止,只有当他主动提出要求后才继续旋转。
2. 营造孩子需要他人协助的情景
比如,把孩子喜欢的食物放在很难拧开的瓶子里,在他跟前不时地晃动,吸引他的注意力,刺激他向人寻求帮助。
3. 互动游戏中进行角色转换
轮流进行某活动,比如在躲迷藏的游戏中,轮流扮演寻找的人与躲藏的人。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些天然的生活场景,比如让孩子辅助接听电话。
4.对孩子的社交行为给予积极反应
动作回应:如竖大拇指、注视孩子、拍拍肩膀、亲吻等;
话语回应:如表扬语「你刚才....,真棒」等;
食物奖励:如每主动发起社交行为就奖励食物一次(食物最好是孩子平时不能轻易得到的);
其他奖励:如孩子每主动发起社交行为,就允许他做喜欢的游戏一次。
为孩子选择适合的社交故事书,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友谊、同伴冲突的书,通过讲故事,或是漫画式对谈——借着简单的人物图形、符号、文字和颜色,促进自闭症孩子的纸上交谈能力。
还可拍摄自闭症孩子的行为片段,让他们观察自己的行为,并与他们一起谈论什么是适当或不适当的社交行为,从而作出纠正。
我们可以为孩子多多制造接触社会的机会,比如:
● 实地体验:散步时多带孩子认识学校和家附近的社区环境;
● 积极参与:有些学校会组织课余的小型跨校活动,多参与,多融入,扩展孩子生活圈子,体验群体生活;
● 安排服务社群的活动:如探访老人、清洁社区等,培养他们乐于服务社会的态度;
● 亲人间的走访:与亲友或邻居保持良好的关系,增加自闭症孩子与人接触的机会。
语言和游戏技能的发展与模仿关系密切。因此,对自闭症孩子来说,学会如何在游戏和日常活动中自发地模仿他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加入来回的「社交游戏」中,家长和孩子可以在其间轮流相互模仿。在互动过程中,由家长完成大多数的模仿;我们只期望孩子每1~2分钟模仿你一次。
具体社交模仿训练策略如下:
1.反向模仿孩子
使用玩具、手势、身体动作和发声来模仿孩子所有的游戏,这项技术为教导社交模仿奠定了基础,因为孩子认识到模仿是一种来回互动。当你运用模仿孩子时,有两个相同或相似的玩具会有所帮助。
2.描述你的模仿
描述一下你和孩子正在做什么,强调你正在做相同的事情。对你和孩子的游戏进行连续的「实时报道」。这就像是自言自语。
例如,如果你正在示范如何玩一辆小汽车,你可以说「呜,呜」或「推车子」。当描述你的游戏时,确保是围绕孩子的兴趣点展开的。
3.示范希望孩子模仿的一项技能
一旦你已经开始模仿孩子并对模仿进行描述时,获得孩子的关注并向他示范一项新技能。然后提示孩子模仿新技能。你可以根据孩子的目标来选择示范如何玩玩具或者示范手势。
当你对一个动作进行示范及描述后,停下来,等待。给孩子提供自发模仿你动作的机会。如果孩子无法进行自发模仿的话,重复三次,示范相同的动作并使用相同的言语。
4.提示模仿
当你做出三次示范后,如果孩子仍然无法进行模仿的话,你可以使用言语指令,比如「你来做」。如果他还没有反应的话,那你可以辅助孩子的身体来进行模仿。
5.给予强化
一旦孩子对你进行模仿,立即对他进行表扬,并在下一分钟让他玩喜欢的玩具。
对孩子来说,能做到与你的动作大致相当要比准确完成一个特定的动作更加重要,因此,确保对孩子的每一次尝试模仿进行表扬,即使并不完美。一旦孩子已经做出模仿,你应该反过来模仿他。
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孩子最核心的缺陷,也是一个孩子之所以被诊断为自闭症的主要依据。自闭症孩子的社交障碍往往使他们不喜欢,亦或不会与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自闭孩子刻板行为有些是可以改变的,而有些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加以利用。
比如有些小朋友喜欢把家里的物品都按固定的顺序摆起来,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整理能力。
总之,刻板行为需家长细心观察,尽早发现,尽早干预,专业的指导和训练才能更好促进孩子更好发育和成长。
在社会层面,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环境,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给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
同时,公众也需要增强对自闭症的认识和理解,避免歧视和排斥,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在这里,我们也真诚地呼吁:当你身边有自闭症小朋友时,请不要带着“有色眼镜”。
他们的行为,可能看起来古怪,但并不是故意想与众不同。你的误解,只会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而你的接纳和尊重,对他们来说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