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感统失调的孩子,我们的印象基本上就是:语言不好、专注力差、好动疯跑、情绪急躁、笨手笨脚、胆小爱哭、不合群......但其实这些都是非常笼统的描述,真正深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他们遇到的困难远比以上描述要复杂得多。
比如说4岁的宝宝,在生活中他总是表现得比其他孩子更为“莽撞”,一会儿冲出去,然后撞在门上,头上撞出一个包;一会儿去使劲拽一个上了锁的抽屉,结果手上全是红印……但他似乎感觉不到疼痛一般,还是不停地冲撞,不停地寻找一些不是那么安全的“游戏”。宝宝爸妈表示根本管不住,身上就没有不受伤的时候。这样下去怎么了得,现在还小,平时身边总有家人看着,目前最多也就是磕磕碰碰,但万一将来一个看不住,指不定要制造出什么样的危险、受什么样的伤。宝宝爸妈为此非常发愁,直到来医院检查,发现是感统问题,才恍然大悟,原来儿子不是因为性格“莽”才这样。
再比如6岁的明明,自从开始学习拼音,她就几乎天天被批评。“b”“d”“p”“q”傻傻分不清楚,读也读不对,写也写不对,明明妈妈对此很生气,别的小朋友都学的很快,怎么自家闺女这么简单的东西就是学不会呢?刚开始她还很有耐心,觉得孩子还小,刚接触新知识慢一点也正常,可时间久了,眼看着9月份就该上小学了,她开始着急。现在这么卷,都讲究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别的孩子别说拼音,好多字都认识不少了,甚至还有开始学习英语的,再看看自家孩儿,这一点东西每回强调每回错,渐渐地就失去了耐心,开始对女儿严格起来。这下明明天天都要挨批,一想到要学习拼音就发愁,甚至听到自己要上小学的消息时大哭不止。一次聊天中,明明妈妈偶然听说了“感统失调”这个词汇,于是回家查阅了许多资料,越看越觉得符合,于是赶紧带孩子做了一个专项检查,果然是这个原因。在医生的讲解下她才明白,原来女儿不是故意把拼音写反写混,而是在女儿眼中,她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明明妈妈愧疚不已,竟让女儿承受了这么大的压力和委屈。
如果你家有感统失调的孩子,请一定一定要多给他一些理解和包容;如果你的孩子年龄还在3岁之前,那么就要注重预防,加以避免;如果孩子已经有感统失调的表现,请一定要及时干预,让孩子免受困扰!
- 讨厌刷牙、洗脸,抗拒洗头发、剪头发,不喜欢某种材质的衣服(触觉防御过当)
- 身体不协调,动作不灵活,比如不会穿/换衣服、不会系鞋带、扣扣子,分不清鞋子左右等(精细动作差,身体形象不佳)
- 对于疼痛、受伤没有反应,脸上、身上脏脏的也没什么感觉(触觉反应能力不足)
- 胆小黏人,不敢或者不会和同龄人交朋友(触觉敏感,本体觉不良)
- 会有打人咬人的表现,导致其他小朋友不敢靠近(触觉防御过当,本体感失调)
- 没办法跟同学玩在一起,总是动来动去(前庭抑制能力薄弱,触觉敏感或迟钝)
- 跟不上团队节奏,总是快一点或慢一点(身体形象不成熟)
- 相近字容易写反,阅读书写容易错行漏字(前庭失调,视觉统合不良)
- 声音内容区辨困难,比如无法分清“帮”和“般”(听辨能力差)
- 没办法了解和记忆他所听到的信息,如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听觉理解力和记忆力差)
- 上课走神分心,容易做小动作(前庭门槛过低,触觉敏感或迟钝)
- 非常害怕荡秋千或者滑梯,连玩都不想玩(前庭反应过度)
- 不擅长跳绳,抓不准集体跳绳时跳进去的时间(重力感不安,姿势转换困难,平衡感差)
- 不擅长球类游戏(视觉追踪能力差,手眼协调差,身体形象不成熟)
- 不太会使用剪刀、胶带等工具(触觉区辨能力不良,手部精细动作差)
- 重复踮脚尖走路,蹦蹦跳跳,转圈圈的动作(寻找感觉刺激,弥补自身不足)
- 趴在地上让小车车在眼前滑来滑去(前庭反应不良,眼球运动不成熟)
当然,感统训练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重视科学带养,才能有效预防感统失调的发生,这里我院樊风海专家也给出八个建议——
减少包办、代办、限制、保护过度等行为,让儿童多体验多探索;
两岁前不要接触电子产品,两岁后要严格控制时间;
关注儿童敏感期,帮助其顺利渡过;
注重爬行,最好能达到800小时,最低不少于500小时;
尽可能多地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到户外攀爬滚蹦跳;
和孩子多交流多互动,并且找到一个以上同龄玩伴;
六岁前,避免过度进行认知教育;
保证睡眠时长及睡眠质量,睡得好,才能长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