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因为在思维、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上存在很大的障碍,所以当他的要求无法被满足的时候,就容易导致情绪失控,出现哭闹甚至攻击他人和自我伤害的行为。
这些情绪行为不仅严重影响特殊儿童的日常康复训练,而且还会危及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那么作为家长,要如何在日常家庭训练中,教会孩子如何缓解自己的情绪呢?
首先,我们要观察、分析孩子情绪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只有找到了原因才能够用针对性的方法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一般来说,导致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没有被引起关注
孩子无论有语言或无语言,当他希望被人关注的时候由于自身的语言能力不足,无法表达或不会正确表达时,会采取用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或者哭闹、自伤、伤人来达到引起关注的效果。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做到在保证孩子及他人安全的前提下,忽略他的不当行为。可以让其他人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一起做一些正确的事情或者帮助孩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说出来。当孩子停止不当行为时,家长可以给予关注。切不可再评论孩子当下的错误行为,避免强化。
二、受到更多的约束
孩子在家里的活动通常比较自由,被允许能做的事比较多,而到了学校、超市等公共场合或者要求他学习的时候,孩子感受到了更多的行为规束,就会出现焦躁不安的感觉,就容易发脾气。
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做的还是在保证孩子及他人安全的前提下,忽略他的不当行为。温柔的坚持要他做的事情,可以适当的给予孩子辅助或者降低一点任务的难度。
不要评论孩子的不当行为,也不要因为哭闹而马上停止要他做的事情,这样都会强化孩子当下的状态,导致以后会出现得更频繁、更严重。
三、需求未得到满足
如果在周围的环境中整天都让他随心所欲,不加任何约束,孩子想要什么或者想做什么事情家长都无条件给予满足,可以肯定地说,孩子极少出现情绪问题。
但是,特殊儿童的情绪问题大多是在家长对其有一定训练要求、生活及社会行为规范时,或者孩子的需求家长、教师没有给予满足时发生,而且表现极其强烈。
孩子无法用适当的话语来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或想要做的事情,想要表达当时的想法是比较困难的。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表达能力教会一些有关情绪或需求的词汇,帮助孩子把话说出来,然后引导孩子复述出来,当孩子说出来后我们要马上给予满足来强化他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了而不是用情绪发泄。
孩子越能熟练地掌握表达情绪的词句,就越容易处理自己的情绪。家长可以先从喜怒哀乐四个主要情绪入手,循序渐进,再教会孩子情绪中的细分情绪,比如生气时会有嫉妒、混乱、失望等感受,难过时会有空虚、沮丧等感受。
知道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后,家长不必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恢复孩子情绪上,而是引导他去知道因为他的坏情绪造成了什么后果,再以结果的对错引导孩子往正确的观念上走。
家长可以给孩子设立一个情绪规范,对适当的情绪发泄予以理解,但一些严重的,比如自我伤害、打人等等,则要及时地加以纠正引导。
除此之外,家长还应在孩子情绪良好时,充分运用表扬、鼓励等方法给予间歇性强化,以增强其良好情绪的出现与保持。
许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情绪问题很困扰,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解决,有时反而越安抚越严重。最后家长也会面临情绪的崩溃。所以家长要弄清楚孩子产生情绪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