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会存在较为严重的情绪与行问题,与自闭症儿童不能适应周围环境以及在认知、语言、感知觉、社会适应性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障碍有积极的正相关。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特点:
①自闭症儿童对情绪与行为的理解存在障碍
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自3岁起就表现出无法正确地知觉面部表情,对面部表情缺乏兴趣,并且无法正确感知负面情绪的问题。
感知觉方面的障碍直接影响对情绪与行为的理解。所以,无论成年人伤心时对自闭症儿童表现哭泣,或者成年人开心时对自闭症儿童表现拥抱等情绪与行为时,自闭症儿童都较为被动,更多的是无法从成年人的情绪与行为中,知觉或理解成年人的心情或意图。
② 自闭症儿童对情绪与行为的表达存在障碍
自闭症儿童起初在情绪与行为方面的表达,与同年龄的常态儿童相比较为正常。但是,随着年齡的增长,自闭症儿童在情绪与行为方面的表达会出现严重的障碍,并且异于常态儿童。
具体而言:
主要指自闭症儿童不懂得如何表达个人情绪,经常使用较为极端的行为来表达个人意图,或者尝试用不当的行为与人沟通;甚为极至在情绪与行方面的表达也会出现不足或过度的现象。
③自闭症儿童对情绪与行为的调节存在障碍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与行为常常有偶发现象,例如:突然大笑起来,或者突然很悲伤。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自闭症儿童缺乏有效的调节情绪与行为的策略。而这种表现,在自闭症儿童的早期阶段就已经有所显现。自闭症儿童情绪与行为的调节策略不足,导致自闭症儿童不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无法根据情境的需要而进行自我调节。
总之,自闭症儿童在情绪与行为方面的表现存在异常,并且具有对情绪与行为的理解、表达、调节存在障碍的特点。家长需要结合自闭症儿童情绪与行为的表现以及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
1.寻找问题分析原因
家长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干预训练之前,首先要做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要了解问题的源头。
因为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与行为,不同于普通儿童。所以不可以盲目行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例如:对于身体不适发脾气的孩子,首先要安抚,例如拥抱、轻拍背部等,同时观察孩子的动作(例如捂住耳朵,可能是因为听到不喜欢的声音),根据对孩子的了解,排查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当孩子被安抚平静后,对于有语言能力的孩子,可以通过语言、图片、手势等了解孩子不舒服的原因,并教孩子不舒服的时候该如何表达。对于没有语言的孩子,不妨记录下孩子这次发脾气的时间、发脾气持续了多久、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可能的因素等,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2.积极的引导与支持
自闭症儿童表现情绪与行为问题时,我们在寻找原因之外,同时也要善于引导他们的情绪与行为。
对于自闭症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强烈的情绪可能会压倒一切。他们经常需要帮助来控制强烈的情绪并从中平静下来。他们也需要学习管理这些情绪的技巧。你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帮助自闭症儿童和青少年从强烈的情绪中平静下来:
孩子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练习,看看什么对他们有效。例如,他们可以数到10,深呼吸5次,或者想想让他们快乐和平静的事情。他们也可以尝试用手指辅助专注于呼吸。用手指画圈,当孩子看到手指在头上方时吸气,当手指走到下方时呼气。重复10个手指。
如果孩子兴奋,他们会拍手;如果孩子生气,他们会捏一个垫子或一个感官玩具。如果孩子的感官刺激寻求行为是不合适的,你可以用另一种不同的行为来代替它,以满足同样的感官需求。例如,如果孩子总是抠自己的皮肤,他们可以摆弄戒指或手镯,或者抠干净的指甲油进行替代。
在出现情绪后,孩子可以去散步,喝点水,或者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着休息一下。
鼓励孩子让大脑休息一下,听听他们最喜欢的音乐,读一本书或听一个关于他们特殊兴趣的播客。
当孩子非常沮丧的时候,他们很难使用这些策略。他们可能会大喊大叫,打东西,表现得很有攻击性,或者表现得很有挑战性。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前预防,减少可能诱发情绪的源头,帮助自闭症儿童和青少年避免或控制情绪崩溃。
3.预先的提示与支持
家长对于孩子对什么东西有怎样的情绪反应,要了解清楚,提前做好准备,在孩子有反应前有应对的措施,或者避开孩子的情绪点。
家长可从孩子的面部表情和姿态,识别他们不安或不满的情绪,或所受的困扰。在孩子情绪马上爆发之前,我们就应该放缓孩子的压力,满足孩子的某种他喜欢的需求,或者让他完成他能胜任的任务,让他重新体会成就感,获得自信心,
4.适当的运动或者体能训练
家长可以结合自闭症儿童的身体机能的状态,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或设计适当的运动项目以及体能训练项目,比如让孩子去跑步、踢足球或打篮球等消耗体力的运动。通过这些运动项目以及体能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自闭症儿童体内化学物质的分泌水平,从而间接影响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
总之作为家长,不要忽视或轻视孩子的感受,也不要因为孩子表现出负面情绪而惩罚孩子。如果孩子正在发脾气,你可以退后一步,避免起冲突。当孩子冷静下来,你就要准备好和孩子谈谈感受。有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我们需要明确这一点。但我们也应该明确表示,承认并接受孩子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