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的训练,首先要尊重的就是孩子的个体差异性,要根据孩子的个别需要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训练方式。在一日活动中,个别训练与集体教学是相互融合的。因为自闭症幼儿的能力和需要的差异也很大,只有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提供难度不彤的教学材料,才能真正地使孩子有所得。
在学习语言时,所要具备的先决条件有以下几点:
1、配合意识;
2、模仿能力;
3、气流;
4、舌头的灵活度;
5、小肌肉的协调能力;
6、唇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7、上下颌关节的灵活度。
孩子只有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后再做语言开发时,才会相对容易些。
而无语言的自闭症孩子又有两种类型:
1、理解能力差,但小肌肉的协调能力好,所以语言开发开发出来的快,一般三个月的时间语言就能开发出来,但同时他们所学会说的话不会用。
2、另外一类是理解能力好,但不会运用气流,同是小肌肉协调能力差,所以语言开发相对难一些。
方法:
1、让孩子说出手中玩具的名称。你先说出这个玩具的名称,然后再让孩子说,并让他把玩具放入盒中。
2、玩找玩具的游戏,你说出玩具的名称,让孩子找,并让他说出玩具的名称,如说:“球,找到了”。
3、让孩子说出玩具的名称,再给他想要玩的玩具。
4、当孩子自己选择玩具时,让他说出这个玩具的名称。
方法;
1、在孩子面前,与另一位大人用“是”和“不是”来回答问题,做示范给孩子。问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如:“这是杯子吗?”、“是小明吗?”、“小明,你累吗?”、“小明,你睡觉吗?”等等。
2、问孩子一些日常生活经验和有关生活需求的简单问题。你要给孩子做示范,在回答“是”或“不是”的同时,做点头或摇头的动作。
3、当孩子能够模仿,并回答大体正确时,就不再示范。在做游戏时,你问孩子:你要球吗?“孩子能够回答时,你再把球给他。
4、在孩子进餐或吃点心时,问孩子:“你要**吗?"等他回答”要“或”不要“之后,再给他或拿走。
方法:
1、当孩子仅说一个词,如说”球“的时候,你要加上其他的词与之连在一起。如你可以说:“大球”、“我的球(你的球)”“架子上的球”等等。鼓励孩子两个词一起说。
2、当孩子说“还要”、“完了”或者说自己的名字时,用上述方法,把这些词连接起来。
3、虽然孩子只说了两个词,而实际上可能包含着更多的意思。如他说“球、椅子”时,可能是表示“球在椅子上”或“把球放在椅子上”的意思。如果孩子只说了两个词,你要给他作些补充。(可以不让孩子重复这些话)。
例如,当孩子说:“牛奶,杯子”并自己去找杯子时,你就说:“对,请你把牛奶倒进杯子里!”或“是的,往杯子里倒牛奶!”
4、跟孩子说话要用简单句,如果他懂了,你再用一般的句子。
方法:
1、开始时你用2-3个字把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表达出来,如“小明吃”或“小明吃饭”。然后再问:“你在做什么?”如有必要,可以重复地说:“小明吃”、“吃饭”、“小明吃饭”。
2、做各种动作的游戏,如梳头、洗手、踢球等。问孩子:“我在做什么?”、“你在做什么?”
3、让孩子看或者画表现简单动作的图画,并问孩子“这个孩子在做什么?”或“那上面有什么?”
4、你用两个词的句子,把当头会发生的事情说出来。鼓励孩子模仿,如能模仿,就表扬他。
方法:
1、在孩子面前,你问其他大人或年岁大的儿童:”正在做……的是谁?”给孩子做又提问又回答问题的示范。
2、利用带有各种动物插图的画册,问孩子:“谁在骑小车?”孩子可能会回答说:“小熊”或者他动物的名字。
3、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场面,插话问孩子:“正在做……的是谁?”孩子回答对了,就表扬他。
方法:
1、让孩子看几种物品,并告诉他物品的名称。然后把这些物品藏起了,让他反复跟着说:”**没有啦“,如果孩子不说,你就让他跟着你重复说。
2、你指着各种物品或身体的某个部位说:”不是**“。如你指着眼睛说:”不是鼻子”,指着杯子说:“不是筷子”。然后再指其他物品或身体的某个部位问孩子,如:“是手吗?”当孩子不回答时,你要反复让他说:“不是手”。你要鼓励孩子在你说之前,由他自己说:“不是**”。
3、直到孩子在自发的语言中学会使用“不”、“不是”、“没有”等否定句之前,不要不停地反复地对他进行这种语言训练。
方法:
1、把家里的日常活动说给孩子。把你一天中所做的事情,如吃饭、做菜、烤面包、扫地、梳头、荡秋千、乘车、跳、跑、睡眠等等说给孩子听。
2、先问孩子:”妈妈在做什么?你在做什么?“如果孩子不会回答,你要告诉他这个活动。如果他不能完整地说出“……正在干什么,”而只说“跑”、“跳”之类的话也可以。
3、利用书中的画面,让孩子告诉你:**在做什么“。
语言沟通前,先教孩子学会这几种技能
有家长在知道孩子言语迟缓后,会担心孩子是不是因为舌头有问题或者口腔肌肉有问题,还会认为只要坚持做口肌训练就可以了,但是口肌训练只是言语治疗的辅助性治疗项目。而造成孩子说话发音困难,口齿不清,不一定因为口腔肌肉问题引起的,更多的是孩子本身有语言沟通发展问题,在理解和表达方面达不到对应语言发展阶段的应有能力。在孩子学会使用词汇表达之前,家长必须配合孩子发展的阶段,对符号或象征物体的理解能力、能够理解的程度给予适合的活动来引导,并且最好是在自然的情境或游戏中进行,让儿童学习不同的沟通模式。
例如:若孩子暂时没有表达的动机,父母可以鼓励他去指出想要的物品。在玩游戏时可以加上较夸张的语气及感叹词,如“哇”、“喔”、“噫”等,另外加上动词说明,让孩子可以明白动作的意思,将眼前所看到的、肢体上所做的可以和词汇结合在一起。孩子在语言的学习发展过程中必须建立下列的能力,才能逐渐发展出语言:从孩子开始即需有听辨环境中声音的意义,例如当有人开门时,会朝门的方向看,并且知道是爸爸或妈妈的脚步声。
会模仿声音及动作,如学猫、狗等常见动物的叫声;会模仿大人的说话语调及动作,进而模仿大人的口语。引发孩子的注意力,使其视线焦点集中,如此方有可能产生兴趣,诱导学习。使其更多参与爷爷、奶奶、家长、兄弟姐妹或同龄人间一来一往的活动与对话。
通过感官知觉的刺激,认识周围的事物,建立对生活事物的理解能力。
如喝奶时知道要抓奶瓶,对日常情境中听到的话会做出正确的反应。在语言沟通技能的学习方面,儿童学说话表达之前,必须先学会停、看、听三个步骤: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能专注在人及物体上,学习看别人玩游戏,有等待、轮流的概念。从游戏性的认知方式转化成语言符号的概念,并发展出口语。儿童的许多经验是看到身旁的人做过,然后尝试去模仿,再从模仿过程中类化成自己的行为(儿童类化的能力,对于语言学习亦非常重要)。听声音的来源,知道谁在说话,且能辨别不同的声音与语调,进而能了解声音的意义。给孩子一个丰富语言刺激的环境和多样化的学习经验之下,幼儿开始觉察并认知声音符号的意义,并开始学习使用语言来与别人互动;使自我的基本需求达到满足。
特殊儿童的理解能力是有限,当我们教他们一个新词时,他们很难理解其含义,无法将具体事物与表达该事物的词汇统合为一个整体。教他们说“苹果”这个词时,应该让他们认真观察苹果的颜色、形状、大小、气味、味道、软硬,按照视觉观察、配对、多感官轮替、仿说的顺序,对他们进行语言沟通能力的训练。
由于特殊儿童的储存能力较弱,无法储存大量的词汇,学过很快就会忘记,为了避免他们对词汇的忘记,我们可以应用复述法,即当他们学会一个词汇或句子时,让其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使用,多次强化的方式,促进他们沟通能力的发展。
发展孩子的沟通能力,我们应该尽量直接和具体,其中游戏法是最有效的。游戏法就是直接展示词汇或句子,包括对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如:我们说:小狗汪汪叫,那么小猫.....。诱导他们说出小猫喵喵叫,进而提升他们的造句能力。我们也可以和他们玩“动作猜谜”游戏,让他们做动作,我们来猜词语,然后双方轮流猜,从而增加他们的词汇联想能力。创造活泼的语言学习情境是语言学习提高效率的方法,而生活中的事物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素材,生活中的情境是建立语言沟通的最好环境;但是这个基本原则常常是父母与主要照顾者最忽略的地方。在父母过于忙碌或过于照顾孩子的情形之下,疏忽了孩子语言学习的时机,使孩子语言发展出现了问题。因此,语言活动及情境的设计与利用是密不可分的,幼儿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会利用声音、动作、表情、手势、口语等沟通方法来与人互动。父母或老师可以利用生活上的事件或语言游戏活动来增进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
提供图片或物品作为听及看的学习符号。像故事书及生活中常见的标志、招牌、车牌及门牌号码等。鼓励幼儿描述生活中的事情,以训练观察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如让幼儿说说电视中的情节或故事书的内容;而不是开着电视让幼儿安静的坐着看、或只是念故事书给幼儿听,这种只是单向的输入方式,没有让幼儿经过思考转变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效果有限,甚至毫无成效。利用音乐、故事、绘画扮演等活动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幼儿的语言发展就是通过游戏与生活经验类化学习,学习如何说话、如何将听到及看到的变成有顺序的方式去表达出来,而和他人有一来一往的互动模式,渐渐累积成功的经验,孩子的语言便有不同的层次,技能也愈臻成熟。所以成人与幼儿游戏时应灵活运用各种机会,尤其是日常生活的体验,实际的示范,孩子的能力便会发展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