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来自“星星的孩子”
他们不太爱讲话
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
“孤独症”患者
关于孤独症
我们常常会有很多疑问
也会有很多误区
下面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
孤独症不是一种心理疾病,我国将孤独症归类为精神残疾,表现为大脑和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高度敏感。但大部分孤独症儿童会有心理问题,如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孤独症也不是性格孤僻。
不是。几十年前,在人们对孤独症还不了解的时期,有些人认为,大人抚养孩子的方法不当会导致孩子患有孤独症,尤其是孩子的母亲。有一种说法叫做“冰箱妈妈理论”,意思是母亲冷淡的养育方法会使孩子患有孤独症。这种说法已经被科学和事实推翻,研究证实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无关。
不是。研究发现,孤独症是在儿童出生前产生的,在出生后几个月至3岁前逐步出现孤独症症状,有的起初表现与普通儿童无异,但功能逐渐倒退产生孤独症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可能会持续终生。虽然科学与及时的康复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不断进步、走向独立,但并不表示孤独症会止于儿童时期。
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在儿童1岁以前,可以展现的行为范围有限,对其行为类型和发育状况进行决定性的诊断依据不足,也没有有效的仪器测查。
②孤独症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智力也有问题,许多家长因为对智力障碍的担心而将孤独症忽略了。
③孤独症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语言发展的问题,而语言发展问题不到3岁是不能完全判明的。
④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开始时的发育呈现与正常孩子相同的状况,直到2~3岁时孤独症症状才显现出来。
⑤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知识,一开始是忽视,后来是不相信,想观望一段时间,结果使诊断时机推迟。
⑥目前许多医院医生对孤独症诊断知识欠缺,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轻微的小年龄的孤独症症状确认困难,因而把孤独症看成是暂时性疾患的情况很多。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90%以上有孤独症孩子的家庭,也能生下正常健康的孩子;如果第二胎生女孩,患病的危险性更低;从世界各国的案例来看,连续两胎生孤独症孩子的例子很少。
①社交发展方面
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
与人接触时缺乏目光接触,很少或不能主动交往。
②沟通方面
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鹦鹉学舌语言。不断重复他人说过的话或听到的广告词等。
③行为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
兴趣狭隘,会非常专注于某些物品,或者是对特定物品特别感兴趣;
刻板、重复或仪式性行为;
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自我刺激行为等。
孤独症儿童的表现每个人都不同。
智力方面:
从智商不足40到高于120的天才智商;
语言方面:
从毫无语言到机械仿说、雄辩甚至诡辩;
社交兴趣方面:
从对人毫无兴趣到对人感兴趣到烦死人家;
兴趣行为方面:
从瓶子盖到天文,从砖头瓦块到地图、交通路线,从广告到历史传记,从不识数到常人不能企及的推算万年历、开平方以及数字演算,从不识字到过目不忘的识记天才;
除了孤独症孩子特有的交流和社交的特异性表现外,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