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bizheng123
机构库 文章库 人物库 视频库 书籍库 招聘库

高功能自闭症在家交流好出门无社交,记住这三招

2024-05-12 17:19 次阅读
常听到家长说:孩子在家和大人交流的挺好的,但是出门还是没社交。见人不理人,甚至躲着走。这是怎么了?其实,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因为这里面,一直存在着一个较大的误区。
自闭症机构

机构的选择、孩子的问题、孩子学习方向请拨打:4001007156
添加客服微信:18509228507

常听到家长说:

孩子在家和大人交流的挺好的,但是出门还是没社交。

见人不理人,甚至躲着走。

这是怎么了?


其实,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因为这里面,一直存在着一个较大的误区。




01

孩子的交流很好了?

其实是大人的社交很好了。







首先,能够在家里和父母交流通畅,说明孩子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至少具备了语言表达、逻辑思考、基本共情等能力。

这是应该被深深看见的宝贵一面。


其次,按照我们的经验,这个“孩子在家和父母交流挺好了”是一个不太准确的定义。

更准确地表达是,“父母在家和孩子交流的挺好的”。

怎么理解呢?主体不同。


家长的概念里,是孩子已经变好了。主体是孩子。

实际上呢,孩子并没有那么“好”,而是家长善于和孩子交流,显得孩子很好了。主体是大人。


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


因为长期相处,父母和孩子建立了相对固定的交流模式。

父母对孩子的各种生活习惯以及大脑里的思路非常熟悉,所以即便孩子的脑回路十分奇特,爸爸妈妈也接得住孩子的话,基本不会掉地上。

所以这看似“交流挺好”的场景,其实是父母在适应孩子,在和孩子社交,而非孩子的社交真的好了。

也正因如此,孩子一出门,没有了熟悉的环境,没有了及时到位的承接,全是出其不意变化多端的场景,话里话外都是弦外之音,孩子一下子就哑火了。

于是,孩子感受到了反差之下的不安和失落,又回到躲避社交的模式里。

~~~


其实,父母观察一下孩子在家里和大人交流的场景,也会明白一二。


因为孩子的话题往往相对单一,而且讨论内容比较奇特。甚至有的孩子跟父母说话的时候,还会突然把头扭到一边,对着空气说上一通。

这种场景,父母自然是能应付得了,出了门怕是要被别人调侃甚至纠正指责了。




02

社交不仅仅是讲话





高功能的孩子,往往语言很不错。

也正因为这一点,让家长误认为孩子很能讲话=很会“交流”。

这就是一个误解。

其实从大人自己的社交体验里,也能总结出社交的必备因素:

  1.  能够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表情,解读别人的想法。也就是能察言观色,该说话才说话,看形势不对选择闭嘴。谱系孩子在这一点存在着重大缺失和不足。


  2. 说话内容要是双方感兴趣的。如果对方没兴趣,就停下来,或者换个话题。这是一个灵活性的问题,也与第一点有关。谱系孩子往往会坚持一个话题死磕,这是因为他们缺少这个灵活性,当然也与兴趣狭隘有关。


  3. 不说话也能社交。这个时候可以作为一个倾听者,时而点头,时而微笑。谱系孩子在这方面应该是盲区,只倾听不说点什么那是不太可能的。


  4. 社交很多时候是一种享受。虽然现在社会的大人们很反感无效社交,00后也开始整顿应酬。但我们必须承认,对于童年期的孩子们,他们真的热衷于聚在一起,释放能量,享受那种欢闹。很多谱系孩子在这一点上被先天特质给卡住了,基因的表达开关长期处于关闭状态。


  5. 和玩伴在一起能够让渡自己的一部分感受。我们知道社交都是有成本的,对于孩子也是如此。NT孩子能够在玩伴中互相体谅,有时候为了建立关系可以适当做出牺牲,做出取舍。时而讨好,时而霸道。而谱系孩子在这一点上有些困难,由于特殊的“全能自恋”特质,有的谱系孩子完全无法做到,有的能够适当做到一点,但一旦触碰到底线就会崩溃,或者陷入僵局。


所以,对于谱系孩子的社交,父母不能仅仅关注“讲话”这一个单一维度,而是要全方位地观察一下,孩子是否具备了这些能力,或者是否获得了足够的体验。



图片




03

别急着走出去

允许孩子蓄积能量






虽然我们说这类孩子的社交目前尚未真正突破,依然还是处于父母在和孩子社交的阶段,但是,这也是非常宝贵的一步了,甚至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只不过,仅仅因为走出了这第一步,我们就认为“孩子和父母交流的挺好了”,可以出去闯荡江湖了,那就容易把孩子推到一个他无法适应的社交环境里,遭遇各种压力,甚至形成创伤。

在这个创伤的影响下,孩子长期不敢主动社交,也无法发展出解读他人心智的能力,这就十分可惜了。

所以,当觉得孩子能力已经不错了,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急着走出去,而是先允许孩子停一停。

如果孩子抗拒出门社交,大人就先欢迎孩子待在家里。

如果感觉到孩子一腔热情想和孩子玩却总是冲突不断,那么,家长要分三步慢慢来协助孩子完成这个过程。




04

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第一步,孵化期

先找相熟的成年人,或者是大一点的稳重一点的孩子,成为孩子的社交演练对象。

比如爱和孩子聊天相处的亲戚,没结婚的闺蜜,花钱聘请的大学生,或者楼下小店里的年轻店员。

这个阶段先从一对一开始,慢慢让孩子适应除了父母之外的友好的成年人或者大孩子,让他进入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社交,而不是父母主导的“假性社交”。



第二步,适应期

如果孩子跟大人或者大孩子交流的不错了,可以去参加一些孩子喜欢的兴趣班。

人数要少,而且要是孩子有兴趣的,那么就不太畏惧这个环境。

经过第一步的演练,孩子已经能够应付兴趣班里的老师,甚至能够初步应付里面的小朋友。

在这样的混合环境里,孩子会去逐步适应一对多的社交。

在这个阶段,如果感受到孩子是不安的,混沌的,那么也要停下来。

可以先回到第一步,或者更换一下一对多的环境,减少社交对象,简化社交环境。

记着我们选取的资源是为了帮助孩子,而不是打压孩子的。


第三步,打开期

找熟悉的孩子,真正进入社交玩伴。

可以找孩子的同学,挑选那些性格匹配的,耐心的,不那么事儿的,经常一起爬爬山,去去公园游乐场。

这个过程里也可以继续细分步骤,先从一个孩子开始建立固定玩伴,然后慢慢进入多个孩子的社交环境里。

同样地,如果发现孩子紧张焦虑,也要学会停下来,后退一步。

有时候,后退才是向前。End 


相关文章

ARTICLE 更多

相关资讯

ARTICLE 更多
自闭症问题在线咨询
X 全国优势资深自闭症康复机构 免费咨询